活動預告

~~ 東北角各週潛水活動請詳見FB公告 ~~

2008年6月30日 星期一

2008.06.28和美國小



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

讓我們一起來連署吧:搶救珊瑚,反對農委會開放珊瑚採捕

連署網頁:http://campaign.tw-npo.org/2008062219404800/index.php?serial=2008062219404800
主題:搶救珊瑚,反對農委會開放珊瑚採捕

連署訴求

97年5月22日,農委會利用新舊政府交接之際,公告修正「漁船建造許可及漁業證照核發準則」,原條文第23條規定「珊瑚漁業…之漁船除原有漁業證照到期 申請換發者外,不核發新漁業證照。」,被修正為「九十六年底前具有珊瑚採捕設備…之漁船,…得兼營珊瑚漁業。」,也就是說,原本全台灣只剩三張合法的珊瑚 漁業執照,即將在97年底全數到期失效,而農委會卻在此時「就地合法」96艘非法採捕珊瑚漁船,此舉將造成台灣海洋資源全面性、不可恢復的破壞。

台灣將成珊瑚墳場,海洋生態面臨空前浩劫

經過多年的推廣,對於淺海珊瑚(生長在水深五十米以內)的生態保育已經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,但生活在水深超過五十米以上的深海珊瑚,由於沒有相關研究,學術界對其生態系了解有限。
依 據農委會公告,這次一共開放台灣周圍五處珊瑚漁場,總面積達7811平方公里,主要採捕對象為深海珊瑚。以深海珊瑚中的紅珊瑚Corallium rubrum為例,每年僅成長0.35~0.62公厘,生長速率隨年齡逐漸減緩,由於生長緩慢,一經破壞將難以恢復,加上傳統的拖網採捕方式,選擇性差, 將嚴重破壞珊瑚生態棲地。

農委會假管理之名,行放任破壞之實

農委會表示「…經透過縣市政府調查結果,目前仍有96艘漁船 擅自經營該漁業採捕紅珊瑚,為強化管理,本會於97年4月9日經農委會主管會報討論通過後,依法制程序修正…」,而農委會所謂的管理,僅限制採捕區域及漁 獲總量(每艘船每年出口量120公斤),對於採捕方法、珊瑚種類、株徑大小或高度都沒有限制。以往業者明目張膽非法採捕,都不見政府取締、管制,「就地合 法」後非法將有更好的掩護,國人如何相信相關單位的監督能力和決心?

政策前後矛盾,大開保育倒車

自78年起頒布實施之 「漁船建造許可及漁業證照核發準則」早已明訂不再核發珊瑚漁業證照。96年2月2日漁業署發出的新聞稿亦指出「世界各國為保護棲地…善盡珊瑚捕撈管理責 任,採捕時需具選擇性並能掌握珊瑚種類、珊瑚株徑大小或高度,符合採捕規格者才採捕…我國珊瑚漁業管理亦朝此方向推動…」
。以「加強生物多樣性及 資源保育利用研究」、「養護漁業資源」為施政目標的中央政府機關,卻在生態意識高漲的時候,拿石頭砸自己的腳,前後矛盾的政策抹殺政府與民間十幾年來的努 力,如此荒謬不合理的條文,到底如何決策?由誰決定?我們要求農委會說清楚,講明白,給社會大眾一個交代。

犧牲公眾利益,圖利特定團體

變 賣自然資源換取金錢,是落後國家的行為,據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著作中指出,「民國五十七年,參加生產行列的漁船達六十餘艘,採獲珊瑚53公噸,價值一億餘 元」,可見珊瑚產業利益之龐大。而農委會竟然將屬於全國人民最珍貴的海洋資源,無條件開放給少數人謀取暴利,以96艘漁船,每船每年上限120公斤計算, 每年將有11.5公噸,價值上億的金額,圖利少數珊瑚、珠寶業者!這是新政府上台以來最不公不義的漁業政策,即使是前政府、舊主委所做的決定,新任主委也 應該懸崖勒馬,斷然煞車。我們要求農委會即刻停止核發執照,並在97年底前,重新修訂「漁船建造許可及漁業證照核發準則」,修補這個荒謬而錯誤的政策。

違反國際趨勢,喪失國家尊嚴

在 漁業資源枯竭的今日,珊瑚在生態糸中的角色不容小覷,維護珊瑚資源也是在保障大多數漁民的權益。根據美國海洋保育聯盟(NCMC)資料指出,「珊瑚和海綿 建立的棲息地提供了海洋生物的培育場所和保護。光是在東北大西洋海底山區,就觀察到超過 1300 種無脊椎動物和 850 種脊椎動物…」。華盛頓公約(CITES)更進一步在今年將寶石珊瑚中的黑珊瑚(Black Coral)納入附錄二的物種名單。農委會身為台灣最高「保育」主管機關,卻罔顧國際保育潮流,放任業者在深海珊瑚名列保育名單前趕盡殺絕,似乎忘了民國 83年正是因為執行野生動物保育工作不力,遭美國以「培利修正案」對台灣施以貿易制裁,禁止包含珊瑚等五項產品輸美。我們在此呼籲農委會不要重蹈覆轍,為 了少數人的利益,喪失國家尊嚴,讓台灣成為國際笑柄,希望農委會能亡羊補牢,拿出誠意守住多年來的保育成果,全面禁採珊瑚,落實維護海洋資源的工作。


農委會應:

一、立即停發所有珊瑚漁業執照申請。
二、於97年底前,重新公告修正「漁船建造許可及漁業證照核發準則」第23條,不再核發珊瑚漁業執照。
 

發起單位: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、生態保育聯盟、台灣生態學會

2008年6月2日 星期一

最新研究:珊瑚白化 防曬乳液是禍首

(法新社巴黎二十三日電)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委託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,全球各地海灘遊客使用的防曬乳液,是造成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。實驗研究發現,用來保護人體皮膚以過濾紫外線的乳液(乳霜),即使數量很少,也會引發珊瑚礁白化。
珊瑚礁是最具生物生產性和多樣性的生態系統之一,直接維持五億人口的生計。但約六成珊瑚礁的生態系統正面臨氣候變遷、工業污染和過量紫外線的致命威脅。
美國「環境與健康展望」期刊披露的這項新研究,使得防曬劑被列入有害成份黑名單,估計全球各地高達一成的珊瑚礁正面臨防曬劑引發的白化威脅。
防曬劑及其他護膚產品的化學成份已在海洋和淡水遊樂區偵測到,先前的研究顯示,這些化學成份會在水生動物體內累積並降解成有毒副產物。
義大利比薩大學專家達諾瓦羅領導的研究團隊,分別於墨西哥、印尼、泰國和埃及的珊瑚礁週邊水域,加入定量的三種品牌防曬產品。結果發現,即使是非常少量,也會於十八到四十八小時內引發大量珊瑚黏液釋出,這是面臨環境壓力的明顯徵兆,並於九十六小時內發生珊瑚完全白化現象。
研究也發現,珊瑚週邊海水的病毒濃度增為對照樣本的十五倍,顯示防曬劑可能會刺激潛伏性病毒感染。
此外,殺蟲劑、碳氫化合物和其他污染物也會引發海藻或珊瑚釋出病毒,加速白化過程。

好鬥陣的河豚會員留言及建議